top of page

超凡入聖

張邦彥

        人,為什麼要修行?修行的目的是什麼?

 

        一般人的人生價值觀,不外是成就一番豐功偉業,賺得萬貫家財,或是作大官,享名利, 擁權勢…。但這些榮華總有消失的一天。當人生走到盡頭時,一切都是空的,什麼也帶不 走。其實人生真正的價值是找到自己的身後去處,才不會在大限來臨時不知所措,驚慌害 怕,這才是修行的目的。

 

        佛教有所謂的十法界,由上而下分別是:「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 牲、餓鬼、地獄。」前四者為「四聖」,後六者為「六凡」。「人」正位於中間,在 「人」以上,是不同程度的福報,在「人」以下,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與苦厄。當我們還 是人的時候,就要藉由修行來消除過去生中所造罪業,然後我們過世以後,才能到比較高 的法界去。也即是「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」的法界去。即使下一世再投胎為人,也 會更聰明,更有福報。 但如果是造作了惡業,如殺生、打鬥、殘殺…等,就會到比 「人」還低的「阿修羅、畜牲、餓鬼、地獄」去。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此一生有限的生命 中,藉修行自己來為將來的去處來鋪路,也就是所謂的「超凡入聖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那我們應該如何修行呢?以達成「超凡入聖」的願望呢?其實很簡單,就是在我們這一生 中,隨時隨地要學習作一個正正當當的好人。如何作呢?後學以下列幾點來與大家共同學 習修行。

 

        第一、學習認錯:

 

        人常常不肯認錯,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,認為自己才是對的,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。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、朋友、社會大眾、佛祖,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,自 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,反而顯得你有度量。學習認錯是美好的,是一個大修行。

 

        第二、學習柔和:

 

        人的牙齒是硬的,舌頭是軟的,到了人生的最後,牙齒都掉光了,舌頭卻不會掉。所以作 人身段要柔軟,人生才能長久,硬了反而吃虧。心地柔軟了,是修行最大的進步。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,你的心、你的性格很冷、很硬,像鋼鐵一樣。如果我們能像禪門所 說的調息、調身、調心,慢慢調伏像野馬、像猴子的這顆心,讓它柔軟,人生才能活得更 快樂、更長久。

 

        第三、學習忍耐:

 

        世間常說:忍一口氣,風平浪靜;退一步,海闊天空。忍,萬事都能消除。忍就是會處 理、會化解,用智慧、能力讓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。有了忍,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、善 惡、是非,甚至接受它。忍也是一種美德。

 

        第四、學習溝通:

 

       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。缺乏溝通,就會產生是非、爭執與誤會。小的從婆媳之間 的衝突,大到世界大戰,都是由缺乏溝通所引起的。人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知道溝通 的重要性,所以才創造了聯合國這一個溝通的平台,讓世界各國在此互相嘹解、溝通,使 誤會減低到最少的程度,這樣世界才能維持這五、六十年的和平。所以我們在生活中,也 要隨時隨地的學習如何與人溝通,以免產生誤會,使我們的生活更愉快,更和諧。

 

        第五、學習放下:

 

        人生像一只皮箱,需要用的時候提起,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,應放下的時候,卻不放下, 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,無法自在。 人生的歲月是有限的,認錯、尊重、包容才能讓人接受;放下,才能生活的自在啊!

 

        第六、學習生存:

 

        我們常說人生難得。我們有幸生得人。我們就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身體。因為有此身體我 們才可以修道修行。《詩經》上說:「身體髮膚,受之於父母,不毁傷」。所以保護生 命,愛惜身體也是盡孝道的行為。

 

        第七、學習感恩:

 

        我們隨時隨地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。如果我們有感恩的心,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就會有正面 的思考,也就是說我們對事情都要往好處去想去看,那你就會感到你是生活在一個美好快 樂的世界。

 

        感恩是一種愛心、菩薩心、菩提心,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,有許多事情、語言感動了我, 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。以上幾點希望與各位同修一起共勉,共同學習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