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正心修身

杜梅瑞

        正心是修道人修身、內聖渡己重要功夫之一。正如大學裡所講的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。修好身後,才能進一步做到外王渡人的功夫——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修身主要就在正心,心者一身之主,一切善惡皆出自於心,心若不正,行為亦不正。故有所謂上樑不正,下樑歪的道理。

        有一本有關醫學的書叫腦內改革,後學讀後,覺得受益良多,在此特別提出與各位前賢大眾分享。台灣的李總統在一九九五年光復節,有感台灣人民物質生活豐富,每個人的精神生活卻缺乏,對於權位爭奪、金錢之追感到不安、緊張,尤其治安問題更是人感到恐懼。為了使大家真正感受「心物均富」的幸福生活,特別提出「心靈改革」的主張。作者春山茂雄,自四歲時就開始跟從祖父學習針灸,指壓,在八歲時,因為得承全部秘訣,而取得醫師的資歷,長大成人後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院,成為醫學博士。由醫學的角度來談心,也可以證實到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。人的思想有正面思想(Positive thoughts) 和負面思想(Negative thoughts)。這位醫學博士認為人的肉體與內心之間,經常在對話,內心所思考的事情,會因為情緒、心態的不同,隨後腦內分泌出不同的荷爾蒙物質。當一個人不快樂、發嫉或緊張,感受到強大壓力時,腦內會分泌一種「去甲腎上腺素」的物質,這是具有毒性的,會加速人老化。體內產生促進致癌物質,主要原因在人有負面思想。相反的,當一個人保持樂觀進取、積極、主動從事有益別人的活動,內心是喜悅的,慶幸的時候,則腦內會分泌一種「β內啡肽」的荷爾蒙,就可以保持健康、年輕,過著與疾病無緣的幸福人生。主要原因在人有正面思想。以上的醫學原理,在推到佛學經典裡所說:「萬法惟心」就不謀而合了。佛曰:「道由心學,德由心積,功由心修,福由心作,禍由心為,心能作佛,心能作眾生,是故心正成佛,心邪成魔。」

        大學釋正心修身,所謂「修身在其正心」者,身有所忿嚏,則不得其正,性塞而失其揚,是犯上了三毒裡嗔的毛病;有所恐懼,性遷而失其正,則是犯了妄心妄行;有所好樂,性辟而失其正,犯了三毒裡貪的毛病;有所憂患,性蕩而失其定,乃犯上了癡的毛病。所以修身必定先正心,其理如下:凡心裡若有憤怒,恐懼,好樂,憂患時,心靈不定,先天氣就被蒙蔽有所障礙,智慧就不開,一旦心靈被污染,進而物慾滋蔓,其心則難以正之。故欲修道者,先去四物貪,嗔、癡、愛,掃三毒,其心就正;心正即不生忿嚏、恐懼、好樂、憂患,則性不辟、不塞、不蕩、不遷而得中和之道。

        張老前人以正面的思想來勉勵道親修心:「提起你的光明念頭,來照耀你的生命;提起你的空靈觀念,來超越你的生活;提起你的喜悅心情,來洗去煩惱塵埃。」正心的方法有三,可從光明念頭、空靈觀念、喜悅心情做起。如來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渡化眾生,也藉眾生才能成佛,因此道德經襲明章第二十七說:「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。不善人者,善人之資。」師是老師,資是資料,如辦道、講道、成全人都是為別人,事實上還是為自己。有了光明念頭,眼前是一片光明,而沒有了黑暗的心情,到了佛堂聽了許多道理,主要是要照耀我們的生命。試問自己的靈空不空?如果心皆注重在有形有象的東西上,以假做真,則靈無法空;如果新能離相,時時刻刻把自己的「心念」淨化,把它清理得乾乾淨淨的,也就是道家所講的「清淨無為」。當「心念」純化到「清淨」的時候,是什麼狀況?那就是回到了本性、自性、佛性了。讓心的境界修到「風過疏竹,竹不留聲;雁渡寒潭,潭不留影」事來即應,事去而亡。另外喜悅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,把握念頭,設想自己就是幸福的化身,每天早晨醒來,都對自己說:「我很幸福,感謝上天給我的一切」請大家不斷地這樣念著吧!自然美好的事情就會來,心情一快活起來,等於除去了心念,洗去所有的煩惱塵埃。

bottom of page